外事外教
首期“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中俄人文论坛”成功举办
2021-12-08
2021年12月1日,首期“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中俄人文论坛”在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民主楼20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由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主办,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协办。约60位中、俄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主题为“中俄语言教学中的文化适配”,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科研副校长、俄语语言文学教研室教授波利托娃,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周海燕,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对外俄语教研室副教授妮克连科,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外籍专家科热芙妮科娃,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对外俄语教研室教授库兹米诺娃受邀参会并发言,分享和探讨了语言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文化适配问题及解决方案。论坛由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俄语系主任陈松岩副教授主持。
论坛由陈松岩老师主持
陈松岩副教授首先就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短发言。他指出,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人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获知了新的文化知识。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应关注二者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了解文化。
波利托娃教授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分别展示了极具俄罗斯文化特色的饮品、菜肴等,并从词源、文化传统、谚语俗语等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不同食物所富含的语言文化内涵。她指出,食品作为每个民族语言文化世界图景中所共有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意义。
波利托娃 《俄罗斯菜肴:语言文化学视角的探讨》
周海燕副教授回顾了中国俄语教学的悠久历史: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俄语教学始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俄罗斯文馆,1862年开办京师同文馆,后俄罗斯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再到1920年北京大学俄文学系成立,生动展现了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发展历程。她就中国俄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进行了系统阐述:从研究结果所呈现的动机类型来看,中国学生选择俄语专业的原因与个人文化情结、内在兴趣、就业前景、外部建议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俄语学生在学习俄语后所呈现出的自我认同总体呈积极反馈,这一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周老师还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四季美景,诚挚邀请各位老师在疫情过后来到北京,来到北大。
周海燕 《中国俄语学生的动机和自我认同》
莫斯科大学妮克连科副教授介绍了对外俄语的电化语言教学。她首先指出,在疫情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比以往更大的作用,也逐渐成为对外俄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经历了从电脑语言教学向电化语言教学的转变,其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为不同时代条件下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不同方案。她探讨了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中网络工具运用的问题,重点关注如何创造交互式教学环境,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此外,她还介绍了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推出的测试系统以及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录制的网络课程,与大家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电子教科书、参考书资源。妮克连科表达了自己对电化语言教学未来前景的展望,她指出未来超媒体与虚拟现实、个性化教育和人工智能将成为对外教学领域的三大趋势。
尼克连科 《对外俄语教学中的电化语言教学》
北京大学俄语系外籍专家科热芙妮科娃从汉语学习者与俄语教授者两个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历。科热芙妮科娃以“如何掌握外语”、“外语学习过程中社会文化适配起着怎样的作用”两个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外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的文化冲击、语言障碍等问题。她认为,语言与社会文化适配的关键点在于求同存异和相互尊重。她特别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求学经历以及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举办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包括预科在内的完备的教学体系、完善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多种多样的对外交流渠道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最后,科热芙妮科娃向俄罗斯同仁发出邀请,期待他们来到北京,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科热芙妮科娃《外语学习语境下的语言与社会文化适配》
莫斯科大学库兹米诺娃教授从外语学习者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中国学生在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常常表现出的语言水平与学术水平不匹配的现象,以及所伴随的一些共性错误。她探讨了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对语言本体知识如词汇搭配和语法规则等掌握的准确度不足,也包括对学术研究基础概念理解的深度不够。随后,库兹米诺娃向俄语学习者及教师们推荐了多本极具指导意义的专业语言教科书。
库兹米诺娃 《为语文系外国学生设计的专业语言教科书及教学法体系》
最后,陈松岩副教授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并对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对外俄语教研室成立3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陈松岩表示,此次论坛的圆满举办离不开两国同仁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为中俄两国的学术研究、人文交流及友好往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