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代与空间的棱镜——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年10月25至27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民主楼、外文楼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西葡意语系主办,来自国内近5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就西葡语文学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于26日上午举行,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主任范晔副教授主持开幕式,向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谢忱。在嘉宾致辞中,北京大学赵振江教授回顾了老一辈西葡语学人的深耕轨迹与奉献精神,劝勉新一代学者凝心聚力、各显所能,共同开创西葡语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院长陈明教授代表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祝贺本次文学研讨会的举办,他希望国内外国文学研究者能砥砺前行、加强合作,继续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进中外交流。

 

 

  在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魏然副研究员主持的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四位发言人分别选取西葡语文学中洞见时空的“阿莱夫”所提示的不同触点,从中拉文化交流、西班牙民族意识建构、美洲神奇现实论、非洲文学中的白化病书写等主题出发,延伸出深刻而精彩的探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滕威教授介绍了智利左翼先锋艺术家何塞·万徒勒里在冷战时期为中拉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强调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艺术、政治、教育等领域所做的贡献,指出万图勒里对艺术独立性与批判性的坚守为当下提供了参照与启发。浙江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卢云副教授探讨了十九世纪西班牙保守浪漫主义文人如何反驳欧美浪漫主义作家笔下“东方化”“非中心”的西班牙刻板形象,在《唐璜·特诺里奥》和《海鸥》等作品中刻画西班牙国民性,构建国民意识。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助理教授郑楠关注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在《人间王国》等作品中阐发和实践的神奇现实论,论述这一文艺理论及辩证历史经验观如何超越欧洲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局限,为人类普遍面对的启蒙理性危机与现代性经验贫乏的困境提供了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救赎可能。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助理教授王渊探讨了安哥拉作家阿瓜卢萨笔下的白化病书写,指出作家在多部小说中将白化病人群体同非洲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白化病由一种非洲的常见现象转化为一种书写方法与意义纽带。北京大学赵振江教授、复旦大学程弋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杨玲副教授和北京大学樊星副教授分别对四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评议。

 

 

  主旨发言后,范晔会长与魏然秘书长共同主持了分会第一届理事的选举投票事宜。魏然秘书长首先宣读理事选举程序,随后与会全体参会会员代表进行了投票。世纪文景陈欢欢编辑、中国社科院马琳编辑负责监票。范晔会长于26日下午宣布了当选的第一届理事名单,并在当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

  

  本次研讨会共设有四个分论坛:分论坛一、二在26日下午平行进行,分论坛三、四在27日上午平行进行。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西葡语文学与作家作品研究(一):谱系·时代·伦理”,分论坛由南京大学张伟劼主持,与会学者的论文涉猎十九世纪至当代十余位西葡语作家的写作实践与文艺思考。首都师范大学杨玲以安德烈斯·伊巴涅斯《一种更高的生活》为例,从文体、主题、修辞等方面剖析这位西班牙当代作家的艺术风格,评析这部作品如何“把小说写成音乐”,探索并到达真正的彼岸。中国人民大学李卓群提炼并阐释了西班牙战后作家马丁-桑托斯以“辩证现实主义”与“低层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创作观,在文本细读中展示作家对其文艺观的创作实践。北京大学蔡学娣分析西班牙当代作家安德烈斯·巴尔瓦《光明共和国》中的儿童形象,探讨作者对于传统的“童真”概念的质疑和重新定义,以及对于秩序、暴力以及文明本身等理念的反思和重构。南开大学梁嘉艺关注西班牙当代作家阿尔瓦罗·庞波,指出其小说通过对存在主义的思考,揭示了伦理与道德的重要性:只有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遵循道德的牵引,才能在纷杂的世界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东南大学田原聚焦当代哥伦比亚作家劳拉·雷斯特雷波文学创作中的情感书写与社会批判,阐释她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主题及其叙述方式,挖掘作品如何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汕头大学史志龙关注阿根廷作家安娜·玛丽亚·舒亚的微小说创作,探讨她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叙事的深度和广度,揭示其作品中的拉美文化、社会意义和政治现状。北京大学许彤的研究基于西班牙十九世纪文人贝克尔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干’‘炼’之诗”风格创新中蕴含的抒情内在化和抽象化诉求,分析贝克尔抒情诗的现代性表征。北京理工大学曾艳分析艾米莉亚·帕尔多·巴桑叙事文本中作为表征的时尚案例,解读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西班牙“新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历史传统和当代社会思潮。浙江越秀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张啸研究豪尔赫·纪廉诗歌中“物本体书写”话语谱系,通过对物本体的多样谱写,诗人反思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构建物的诗性自治,实现了“走出人类世”的“物物共生”诗歌生态化的可能。中国传媒大学黄婷以巴西诗人哈罗德·德·坎波斯翻译理论中的“创译”批评思想为根据,探究巴西具体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解读和“再想象”、“再创造”过程中所提出的翻译问题。马德里自治大学盛妍分析何塞·安赫尔·巴伦特的三首艺格敷词诗歌,以及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和保罗·克利的三幅画作,通过比较研究强调自然作为艺术灵感之源与哲学探究之源的持久相关性。评议人卢云、谷佳维、张伟劼、杨玲、许彤与十一位参与论文发表的老师展开了交流。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西葡语文学与中西交流:互见·互动·互鉴”,分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滕威主持,与会学者的发言涉及了西葡语世界作家文艺家到访中国的经历、西葡语世界与中国的双向书写、翻译以及文学文化上的互鉴。中国社会科学院魏然分享了1952—53年亚太区域和平会议期间,拉丁美洲文艺家与中国的交流经历,以及这些交流如何促成了中国版本的三大洲主义的雏形并且推动了新中国的拉美文学翻译运动。苏州大学李晓科介绍了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情况。青岛大学陈皓分享了古巴作家卡彭铁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访华经历,以及他在散文集《触碰与差异》中对中国建筑、园林和戏剧等艺术的描述和比较。深圳大学陈超慧对比研究了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利韦斯和中国作家莫言作品中的乡村形象,探讨了两位作家对乡村生活描写的异同。外交学院苑雨舒梳理了近百年来秘鲁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了非华裔作家和华裔作家笔下中国形象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形象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东南大学郭怡爽研究了阿根廷当代女性诗人迪亚娜·贝列西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元素,探讨了中国诗歌元素在拉美诗歌中的呈现形式和主要意象。安徽师范大学吴惠分析了葡萄牙历史题材少儿文学中的澳门形象,探讨了作品中的“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机制,以及这些叙事对潜在读者的可能影响。四川外国语大学冯昰介绍了古巴华工史的重要一手史料,即弗朗西斯科·阿贝拉所作的《华人移民文献汇编》。南京大学叶君洋研究了西班牙耶稣会士阿隆索·桑切斯的1583年《报告》,探讨了这份报告中对中国的描述和评价,以及桑切斯面对中国文化时的矛盾心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赵芳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研究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的西班牙语译本,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柳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魔侠传》的回译过程,探讨了文化缺省、借用新词、作者意识等问题。十一位学者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与西葡语世界在文学和文化上的直接交流、双向书写与相互影响,评议人滕威、魏然、李晓科、叶君洋、陈皓给出了具体且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和评议。

 

 

  分论坛三的主题是“西葡语文学与作家作品研究(二):空间·记忆·国族”,分论坛由北京大学王渊主持,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西葡语文学中空间叙事、历史记忆和国族身份建构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琳分析米尔顿·哈通的三部小说,关注亚马孙地区在巴西民族构建中的空间角色,展示了空间和记忆如何通过文学叙事成为构建民族身份的重要元素。澳门理工大学桑大鹏通过东帝汶作家路易斯·卡多佐的小说《种南瓜的人》探讨个人记忆与国家历史的交织,如何通过个体记忆反映国族历史。上海外国语大学谷音从小说人物和叙事主题探讨阿根廷“肮脏战争”文学的反英雄叙事,揭示在压迫与暴力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学呈现出对传统英雄形象的颠覆。北京外国语大学晏博分析波拉尼奥作品中的“非地点”概念和例证,探讨人物如何通过不断的地理移动来探索记忆和身份。苏州大学归溢分析玛利亚·特蕾莎·莱昂在自传《忧伤的记忆》中如何通过个人记忆再现西班牙内战和流亡的历史,指出见证文学在记忆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参与国家历史重塑的尝试。吉林师范大学钱可鉴探讨西班牙作家胡安·爱德华多·苏尼加《内战三部曲》中的创伤记忆与空间隐喻,展现了城市不同空间与历史记忆的紧密联系,关注宏大叙事下被消解的个人主体性建构。北京第二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冯睿聚焦十九世纪末西班牙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庭长夫人》的空间描绘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小说展现出处于巨变中的西班牙社会的复杂结构。北京语言大学颜雅培剖析卡门·德·布尔戈斯短篇小说中城市空间的建构与呈现,探讨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期“新马德里”中“新女性”的形象塑造以及在她们的视角和体验下所表达的城市空间。评议人王渊、郑楠、晏博、归溢对八位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

 

 

  分论坛四的主题是“西葡语文学与文艺理论:思想·视角·范式”,分论坛由复旦大学程弋洋主持,与会学者阐释经典、探索新域,分享了他们在西葡语文学与文艺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蔡潇洁以西班牙思想家乌纳穆诺与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二十世纪初的学术论战为触点,分析两人的代表性著作,从国内研究者的视角发问:为什么“欧洲化”对于西班牙来说会成为一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奚晓清关注奥尔特加的《翻译的卑微与荣耀》,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使命和写作初衷,从语言哲学观、翻译的本质与实践、译者角色三个维度解读并评述奥尔特加对翻译的思考。西安外国语大学侯健认为国内学界对博尔赫斯的理解始终存在误读,指出《小径分岔的花园》与亨利·米修的《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之间丰富的互文联动,分析米修作品对博尔赫斯中国书写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倩探讨帕斯对诗歌、他者、时间意识的转变、作为批判的批判等概念的思考,指出帕斯的现代性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对现代性思想的理解思路。北京大学樊星主张重估巴西左翼作家亚马多的文学价值,他的书写超越了西方范式,重视非洲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与美学创新,更启发了葡语非洲作家的创作,促进了巴西和非洲之间的对话。南京工业大学龚曰心将拉美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宏观图景中观察,指出图书市场和出版业对拉美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交学院吴艺扬围绕左翼能否作为整体存在、能否被统一表征等问题展开探讨,分析阿根廷作家波拉·奥洛伊扎拉克等左翼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如何对当前西方文化左翼话语的扁平化、碎片化、温和化的趋势进行批判。外交学院孟夏韵选取阿根廷作家加切的《文字玩具》、哥伦比亚作家罗德里格斯的《无限的加布里亚》和智利作家拉贝的《五边形:包括你和我》为例,阐述数字文学的创新技法,指出支离破碎的文本所带来的阅读挑战。评议人程弋洋、蔡潇洁、侯健、樊星对八位发言人的论述进行点评。

 

  在10月27日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天艾编辑和马琳编辑、四川外国语大学温晓静副教授和浙江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潘金欣博士分别对四场分论坛的报告与评议内容进行汇报发言。随后,范晔会长致闭幕辞。他以三个动物形象——中美貘幼崽、中美貘成年体和博尔赫斯《想象动物志》中的神奇动物天马布拉克——为寓,祝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不断成长壮大。浙江大学万搏官方网站,万搏wanbo(中国)的卢云副教授建议第二届年会在浙江大学举行,邀约各位同仁学者来年秋季赴杭州再聚。

  

  

  文字:袁婧

  图源: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公众号